紫薇花器官发育调控基因LiFUL1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作者:
黄小珍;乔中全;曾慧杰;李永欣;何钢;...
期刊:
浙江农业学报 ,2020年32(7):1206-1214 ISSN:1004-1524
作者机构:
[黄小珍]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林木无性系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04;[黄小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长沙市木本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410004;[曾慧杰; 王晓明; 李永欣; 乔中全]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何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紫薇;亲缘关系;原核表达
摘要:
紫薇湘韵具有只开花不结实的特性,表现为花药不开裂、花粉败育、胚珠发育异常。紫薇红叶为普通紫薇,可正常开花结实。以紫薇湘韵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从花芽中分离得到1个FRUITFULL(FUL)同源基因,命名为LiFUL1(GenBank登录号为MN8945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53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453 13 ku。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LiFUL1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MEF2和K-box结构域,C末端含有一个保守性高的基序euFUL MOTIF,因此,LiFUL1属于MADS家族的FUL/AP1亚家族。进化分析表明,紫薇的LiFUL1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木本植物蓝桉的FUL/AP1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LiFUL1基因在紫薇湘韵花器官分化阶段的花萼分化时期、花瓣与雄蕊分化时期、雄蕊与雌蕊分化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紫薇红叶。另外,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LiFUL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iFUL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作者:
邹璐;何钢;刘贤桂;张虹;席飞飞;...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2019年17(16):5383-5389 ISSN:1672-416X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席飞飞; 何钢; 叶生宝; 张虹; 邹璐;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Curculigo orchiodes Gaertn);愈伤组织;诱导;悬浮培养
摘要:
为初步建立仙茅(Curculigo orchiodes Gaertn)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以仙茅幼叶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后进行仙茅细胞悬浮培养研究。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仙茅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以及接种量,2,4-二氯苯氧乙酸(2,4-D),蔗糖,水解酪蛋白,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L-脯氨酸(L-Pro)对仙茅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仙茅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 NAA 0.5 mg/L,所得的愈伤组织颜色淡黄,质地疏松,诱导率达10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 NAA 0.5 mg/L,平均增殖倍数达10.8。仙茅细胞悬浮培养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MS+2,4-D 0.5 mg/L+6-BA 2.0 mg/L+NAA 0.5 mg/L+蔗糖20 g/L,接种量75 g/L,水解酪蛋白300 mg/L,MES 2 g/L,L-Pro 700 mg/L,摇床转速120 r/min,25℃光照培养,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 200 lx。该条件下悬浮细胞生长良好,最大生长量为(9.68±0.2)×10~5个/mL。初步选择出仙茅愈伤组织细胞的悬浮培养条件,也为仙茅细胞扩大培养及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物质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Zn、B配施对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作者:
席飞飞;何钢;刘贤桂;邹璐;倪尚格;...
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年26(1):73-78 ISSN:1005-3395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1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18;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 广州, 510900;[席飞飞; 何钢; 邹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18;[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18
关键词:
鸡血藤;总黄酮
摘要:
为探讨Zn、B配施对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叶面喷施,对其总黄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PAL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n、B配施的鸡血藤总黄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AL活性增加,其中施用50 mg L~(–1) ZnSO_4+10 mg L~(–1) Na_2B_4O_7·10H_2O鸡血藤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达0.89%;施用25 mg L~(–1) ZnSO_4+50 mg L~(–1) Na_2B_4O_7·10H_2O鸡血藤的总黄酮含量和PAL活性最高,分别为4.65%、29.47 U g~(–1)min~(–1)。因此,合理配施Zn、B能促进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语种:
中文
展开
High-efficient extraction of principal medicinal components from fresh Phellodendron bark (cortex phellodendri)
作者:
Xu, Keqin;He, Gongxiu;Qin, Jieming;Cheng, Xuexiang;He, Hanjie;...
期刊: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18年25(4):811-815 ISSN:1319-562X
通讯作者:
Zhang, Dangquan;Peng, Wanxi
作者机构:
[Peng, Wanxi; Zhang, Dangquan; Peng, WX]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Minist Educ, Key Lab Cultivat & Protect Nonwood Forest Trees,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Hunan Prov Key Lab Forestry Biotechnol,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Zhang, DQ; Peng, WX] C;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Minist Educ, Key Lab Cultivat & Protect Nonwood Forest Trees,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Phellodendron;Cortex phellodendri;Extraction methods;Medicinal components
摘要:
There are three key medicinal components (phellodendrine, berberine and palmatine) in the extracts of Phellodendron bark,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herb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and solvent combin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technologies for high-efficient extraction of these medicinal component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ed solvents have higher extracting effect of phellodendrine, berberine and palmatine than single solvent, and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is distinc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distillation and soxhlet extraction. Conclusion: The hydrochloric acid/methanol-ultrasonic extraction has the best effect for three medicinal components of fresh Phellodendron bark, providing an extraction yield of 103.12 mg/g berberine, 24.41 mg/g phellodendrine, 1.25 mg/g palmatine. (C) 2016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King Saud University.
语种:
英文
展开
鸡血藤种源试验和优良种源初步选择研究
作者:
席飞飞;何钢;刘贤桂;邹璐;倪尚格;...
期刊: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56(19):3672-3675+3801 ISSN:0439-8114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张世良; 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何钢; 席飞飞; 邹璐;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鸡血藤;多目标决策;地理种源;最佳种源
摘要:
在广东省从化市进行鸡血藤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对四年生不同鸡血藤种的地径粗、主藤条长、总灰分含量、乙醇浸出物含量、总黄酮含量等评价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种源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鸡血藤各性状指标的排序差异明显。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地理种源评价,初步选择出广西贺州1、广西贺州2、广东梅州3个密花豆的优良地理种源,云南大理、云南楚雄2个崖豆藤的优良地理种源,湖南长沙1的常春油麻藤优良地理种源,为进一步推进鸡血藤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语种:
中文
展开
人工栽培鸡血藤中五种黄酮类物质含量测定
作者:
刘杰;何钢;刘贤桂;席飞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2017年15(9):3832-3837 ISSN:1672-416X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刘杰; 何钢; 席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
关键词:
鸡血藤;黄酮成分;成分分析;含量差异
摘要:
本研究对人工栽培鸡血藤中5种黄酮成分测定,筛选出最优测定方法,以评价鸡血藤药材的质量。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及固相萃取法对中草药鸡血藤进行提取与纯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鸡血藤黄酮成分进行了分离与测定,通过EXCEL和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含量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在广西贺州5~6年生密花豆成熟叶片中含量最高,达0.092 9 mg/mL,甘草素在四川3~5年生厚果鸡血藤茎中含量最高,达0.158 5 mg/mL,异甘草素在云南楚雄3~5年生崖豆藤茎中含量最高,达1.749 8 mg/mL,毛蕊异黄酮在四川3~5年生厚果鸡血藤茎中含量最高,达33.171 0 mg/mL,芦丁在广西贺州5~6年生密花豆成熟叶片中含量最高,达10.335 3 mg/mL。说明不同产地鸡血藤同一生长器官与同一产地的鸡血藤茎和成熟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种类与含量有所差异,从而为鸡血藤药材质量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作者:
张虹;何钢;刘贤桂;梁文斌;曾柏全
期刊:
特产研究 ,2017年39(4):6-12 ISSN:1001-4721
作者机构:
[曾柏全; 何钢; 张虹; 梁文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41000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410000;[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组织培养;不定芽;移栽
摘要:
以仙茅幼叶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激素诱导出愈伤组织,进而产生不定芽,不定芽继代产生小植株,小植株生根后移栽入土成活,从而建立了仙茅快繁技术.结果表明,MS+2,4-二氯苯乙酸(2,4-D) 0.1 mg/L+KT 1.5mg/L+多菌灵3%+柠檬酸8mg/L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可达96%.继代培养基为MS+NAA0.3mg/L+6-BA2mg/L+2,4-D0.3mg/L,继代效果最好、增殖率最高、愈伤组织的质量最好,较易诱导出不定芽.在培养基中添加0.3mg/L的NNA有利于生根,移栽至营养土中的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语种:
中文
展开
林下仙茅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
叶生宝;何钢;刘贤桂;席飞飞;倪尚格
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8):57-59 ISSN:1007-5739
作者机构:
[席飞飞; 何钢; 叶生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林下;栽培技术
摘要:
[目的]探索林下仙茅栽培模式,实现高效利用林地资源,解决林地、仙茅栽培的突出问题。[方法]采用自然生长模式,只用接近自然化的人工栽培模式,实现最大成活率以及收益效果。[结果]广州从化仙茅种植基地的土壤质量评价为污染程度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到2016年林下仙茅集约化栽培的成活率为74.7%±1.43%,而林下非集约化栽培成活率为40.70%±1.04%,非林下集约化栽培成活率为45.60%±2.18%,非林下非集约化栽培成活率为38.40%±1.41%。[结论]林下仙茅生长周期长,成活率逐年降低,试验地内生长在林下仙茅成活率明显好于非林下地段,说明林下仙茅成活率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林下集约化栽培可增强与林下其他物种之间的竞争还可以抵抗暴雨的冲刷,从而减少仙茅的死亡率。
语种:
中文
展开
不同栽培模式对五年生鸡血藤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
席飞飞;何钢;刘贤桂;刘杰;倪尚格;...
期刊:
北方园艺 ,2017年(15):124-128 ISSN:1001-000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鸡血藤;林下栽培;生理指标;总黄酮;总灰分;乙醇浸出物
摘要:
以鸡血藤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火龙果、荔枝)模式下,鸡血藤的存活率、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等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火龙果树下栽培的鸡血藤存活率、茎粗、一级分枝数明显高于荔枝树下栽培的鸡血藤;与荔枝树下栽培的鸡血藤相比,火龙果树下栽培的鸡血藤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乙醇浸出物、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33.13%、15.22%、25.65%、44.44%、21.07%,总灰分含量降低了14.03%。火龙果树下栽培的鸡血藤生长情况表现较好,且生理生化性状指标均高于荔枝树下栽培,更有利于鸡血藤的优质栽培。
语种:
中文
展开
鸡血藤林下栽培技术
作者:
席飞飞;何钢;刘贤桂;刘杰;倪尚格;...
期刊: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8):56-59 ISSN:1671-4938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张世良; 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何钢; 席飞飞; 刘杰;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林下栽培;鸡血藤;广东从化
摘要:
介绍了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主要从林地选择、整地、苗木繁育、栽植及抚育、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鸡血藤林下栽培关键技术,林分透光率是关键因子。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人工种子的初步研究
作者:
张虹;何钢;刘贤桂;梁文斌;曾柏全;...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2017年15(8):3173-3178 ISSN:1672-416X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 从化, 510900;[张虹; 何钢; 梁文斌; 曾柏全; 刘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
关键词:
仙茅;组织培养;不定芽;人工种子
摘要:
本研究以仙茅幼叶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激素浓度诱导出愈伤组织,用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然后以不定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包裹基质和固化基质,制作一层膜人工种子和双层膜人工种子,测定它们的萌发率和失水率。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0.1 mg/L的2,4-D、1.5 mg/L的KT,3%的多菌灵和8 mg/L的柠檬酸,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96%。以3%的海藻酸钠,MS基本培养基,0.3%多菌灵, 0.8 mg/L NAA,0.05 mg/L 6-BA作为人工胚乳。以2%的CaCl_2为固化剂,反应两次,第一次固化5 min,第二次固化10 min,制成的人工种子形态状况最好,失水率低且萌发率高。本研究采用双层膜方式,制作的人工种子在抗压和保水性方面有所增强,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萌发率。
语种:
中文
展开
鸡血藤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作者:
张亚芳;何钢;荣广天;刘贤桂;倪尚格;...
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33(3):66-70 ISSN:1002-5464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 广州, 510900;[张亚芳; 何钢; 荣广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4;[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长沙, 410004
关键词:
鸡血藤;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植物内源激素
摘要:
旨在建立密花豆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测定其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密花豆嫩叶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的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赤霉素(GA_3)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IAA的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并在愈伤组织生长最旺时达最大,而ABA、ZT和GA_3的含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IAA/A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中,IAA的含量呈先降后升,并在分化成芽期达到最高,且高于愈伤组织诱导期,介于1.15-1.87 μg/g之间;ZT和ABA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GA_3则一直呈上升趋势;IAA/ABA呈先降后升趋势,对芽的分化与生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GA_3/ABA和ZT/ABA呈先降后升趋势,协同促进鸡血藤愈伤组织成功分化出不定芽。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成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适的浓度和比例能有效的促进外植体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并协同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种源试验研究
作者:
叶生宝;何钢;刘贤桂;席飞飞;倪尚格
期刊: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3):62-67 ISSN:1671-4938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席飞飞; 何钢; 叶生宝;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种源;试验
摘要:
筛选优良的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种源,以提高仙茅的产量和质量.以来自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15个种源地的仙茅为研究材料,在广州从化进行种源比较试验.在种源试验当中不同种源间的仙茅叶数以及根茎长和根粗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根据综合评价值综合值排名第一的是SC-X-3,综合值为7.6638,排名第二的是SC-X-1,综合值为7.309 2,排名第三的是HN-X-1,综合值为6.761 3.经过种源试验后表明大叶仙茅可以作为观赏植物,不可以当做优良药材的种源,整个试验在生长情况稳定、产量和质量最高的前提下编号为SC-X-1在栽培过程中仙茅含量更接近野生仙茅的仙茅苷含量,根据综合评价值SC-X-3、SC-X-1、HN-X-1 3个地理种源可作为优良种源.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根茎DNA的提取及其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作者:
何钢;朱丽芳;梁文斌;刘贤桂;张吉顺;...
期刊:
经济林研究 ,2016年34(1):33-39,44 ISSN:1003-898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何钢; 荣广天; 梁文斌; 张吉顺; 文梦维; 朱丽芳;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根茎;DNA提取;反应体系
摘要:
为了改进仙茅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从而为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仙茅根茎为材料,采用CTAB法探讨了仙茅根茎DNA大量提取中CTAB浓度、PVP用量及Na Cl浓度对其DNA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仙茅根茎DNA的大量提取方法的最优组合为:CTAB的浓度为2%,PVP的加入量为0.20 g,Na Cl的浓度为4 mol/L。为了得到仙茅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以(CT)8 RG为引物,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最优反应体系(25μL)为:1×PCR Buffer,模板DNA浓度为50 ng,Mg2+浓度为2.50 mmol/L,d NTPs浓度为0.20 mmol/L,引物浓度为0.40μ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1.50 U。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属13个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作者:
何钢;朱丽芳;刘贤桂;荣广天;文梦维;...
期刊:
经济林研究 ,2016年34(3):84-89 ISSN:1003-898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叶霖] 平江县林业局;[毛克俭; 何钢; 张虹; 荣广天; 文梦维; 朱丽芳;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属;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亲缘关系
摘要:
为了解我国仙茅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亲缘关系,利用 ISSR 技术对来自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江西的13个种群的134份野生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共扩增出256条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达到91.79%;在种内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4.69%~29.30%, Shannon 信息指数为0.0283~0.1605。13个种群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为四川宜宾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29.30%,Shannon 多样性指数为0.1605;云南9号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6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283。13个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871~0.5131。根据遗传距离进行 UPGMA 聚类分析,13个种群共聚为2大类,四川宜宾与江西武功山种群最先聚在一起,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广西雅长与四川盐边的种群聚在一起,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云南的较近。
语种:
中文
展开
仙茅根繁殖育苗试验研究
作者:
叶生宝;何钢;席飞飞;刘贤桂;张虹;...
期刊: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41(6):127-131 ISSN:1671-3168
作者机构:
[席飞飞; 何钢; 叶生宝; 刘杰; 张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18;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仙茅;根繁殖育苗;成活率;正交试验
摘要:
为了完善仙茅人工栽培和仙茅根繁殖体系,以四川、湖南、贵州、广西、云南收集的仙茅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根部位、根年龄、根直径和根切割长度的仙茅根繁殖成活难易情况,并对四川仙茅成活率的条件(生根剂种类、浓度、侵根时间、根茎繁殖部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仙茅根繁殖成活情况存在差异,四川仙茅成活率最高为47.3%,根上段繁殖成活率高达76%。选择栽培3~5 a、直径为1.0~1.2 cm、切割长度为3 cm的仙茅主根上段,浓度为200 mg/ml的NAA处理30 min的组合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仙茅成活率。
语种:
中文
展开
不同仙茅属植物在广州的物候期及植物学特征观察
作者:
张虹;何钢;刘贤桂;倪尚格;张世良
期刊:
特产研究 ,2016年38(2):23-27 ISSN:1001-472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世良; 倪尚格] 广东常瑞林业有限公司;[何钢; 张虹; 刘贤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仙茅属;物候期;生长特性
摘要:
为了掌握七种仙茅在广州地区的物候期和生长特性,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记录了7种仙茅出苗期、第1朵花的开花期、单花和群花的持续时间、结籽期、叶枯期、根部膨大期的发育特点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7种仙茅在广州地区的物候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出苗期主要集中在2月初,茎、叶长度及宽度均有差异;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份、5月份,花色均为黄色,花型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制定仙茅在广州地区合理的栽培技术方案等提供理论依据。
语种:
中文
展开
鸡血藤的扦插育苗试验
作者:
荣广天;何钢;倪尚格;张世良
期刊:
北方园艺 ,2016年(05):171-174 ISSN:1001-000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常瑞林业公司
关键词:
鸡血藤;扦插育苗;成活率
摘要:
以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喙果鸡血藤(Millettia tsui Metc)、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小血藤(Dchisandra propinguavar.sinensis)、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枝条为试材,采用对照试验以及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几种鸡血藤扦插繁殖的成活难易情况,并对影响密花豆成活率的条件:生根剂种类、浓度、浸根时间、枝条木质化程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鸡血藤的成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密花豆最易成活,常春油麻藤次之,小血藤最不易成活。并且不同的生根剂以及不同木质化程度对于扦插成活率存在影响,在对密花豆扦插育苗时,选择木质化程度高的枝条,并用浓度为300mg/L的NAA处理30min,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成活率。
语种:
中文
展开
鸡血藤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作者:
荣广天;何钢;朱丽芳;文梦维
期刊:
北方园艺 ,2015年(6):183-186 ISSN:1001-000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何钢; 荣广天; 文梦维; 朱丽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鸡血藤;植物生理;生化特性
摘要:
鸡血藤在我国传统医药的处方中十分常见,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该药物能够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于血虚萎黄、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等多种病症都有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鸡血藤还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促进造血以及提高免疫、镇静催眠等作用。为加强对于鸡血藤的合理应用,针对鸡血藤生理特性、生化特性等进行系统阐述,以研究鸡血藤在不同生境下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遗传育种以及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鸡血藤所表现出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同时对鸡血藤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语种:
中文
展开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paper sludge to ethanol by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cofermentation Using Co-culture
作者:
Chen, Jienan* ;Zhan, Peng;Koopman, Ben;He, Gang;Wang, Mingsheng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 ,2015年12(4):297-302 ISSN:1543-5075
通讯作者:
Chen, Jienan
作者机构:
[Zhan, Peng; Chen, Jienan]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Minist Forestry, Bioethanol Res Ctr, Changsha 410018, Hunan, Peoples R China.;[Zhan, Peng; Chen, Jienan; He, Gang; Wang, Mingsheng]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Inst Biol & Environm Sci & Technol, Changsha 410018, Hunan, Peoples R China.;[Zhan, Peng; Chen, Jienan; He, Gang; Wang, Mingsheng]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Life Sci & Technol, Changsha 410018, Hunan, Peoples R China.;[Chen, Jienan] Transpoints Inc, Gainesville, FL USA.;[Koopman, Ben] Univ Florida, Dept Environm Engn Sci, Gainesville, FL 32611 USA.
通讯机构:
[Chen, Jienan] C;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Minist Forestry, Bioethanol Res Ctr, Changsha 410018, Hunan,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Escherichia coli;Ethanol;Fermentation;Yeast;Co-cultures;Conversion rates;Escherichia coli KO11;Ethanol yield;Orthogonal experiment;Paper sludge;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co-fermentation;Total reducing sugars;Saccharification;coliform bacterium;enzyme activity;ethanol;experimental study;fermentation;sludge;Fermentation;Saccharification
摘要: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cofermentation (SSC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conversion of paper sludge to ethanol using co-cultur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Escherichia coli KO11. The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at 5 wt.% substrate via orthogonal experiments: 25 FPU/g cellulase, 38°C, 6 wt.% inoculums, and 1:1 S. cerevisiae/E. coli KO11. The ethano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o-cultu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culture of S. cerevisiae or E. coli KO11 in 72 h fermentation. The maximum ethanol yield achieved by co-culture was 5.69 g/L, which corresponds to a theoretical conversion rate of 63.06 wt.%. The consumption of total reducing sugars reached 90.8%, with higher glucose utilization relative to xylose. © 2015 Taylor & Francis Group, LLC.
语种:
英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