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森林意象感知模型与特征
作者:
王琛;罗芬;邹丽娟
期刊:
学前教育研究 ,2020年(11):29-42 ISSN:1007-816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长沙 410004;湖南万婴教育集团鄱阳幼儿园,长沙410000;[邹丽娟] 湖南万婴教育集团;[罗芬; 王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森林意象;意象感知;景观意象素描法
摘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研究学前儿童的森林意象感知,既有助于揭示其关于森林的已有经验,又可以为儿童森林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以来自湖南长沙、张家界与永州三所幼儿园的180名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首先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建构了学前儿童森林意象感知模型,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被试儿童关于森林的绘画作品及对被试儿童的结构式访谈,探索其森林意象感知特征.结果 显示在语言知识方面,“天空”“草本植物”“生物”“阔叶林”的出现频率较高,表明儿童偏好森林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和当地原生植被类型;在空间维度方面,“侧视图”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儿童偏好零散分布的林木、稀疏的林分或林缘景观;在自我定位方面,“周围的地方”出现的频率最高,表明儿童能够认识到人类与森林的互动,并将人类视为森林环境的一部分;在社会意义方面,“游憩空间”“生活世界”的出现频率较高,表明儿童较关注森林为人类提供游憩、居住场所的社会价值属性.总体来看,学前儿童对森林意象的感知呈现出主观、抽象与幻想的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对森林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关怀.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从儿童森林意象感知特征出发,加强对儿童的森林教育,引导儿童真正走进森林,培养儿童热爱、尊重、保护自然的情怀.
语种:
中文
展开
1916年前美国国家公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及演变
作者:
罗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8(01):88-92 ISSN:1671-6116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地
摘要:
自1872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国家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资源管理方式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不仅是一类国际广泛认同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更是一类蕴含丰富政治意义的社会空间,是国家、市场与社会3者互动博弈的产物。美国作为国家公园的发源地,特别在其国家公园发展早期(1916年前),国家、市场与社会3种国家公园主导力量对美国国家公园的诉求、定位与行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对美国国家公园战略定位与国家公园体系构建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厘清这些关系将有助于我国国家公园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的建设。
语种:
中文
展开
森林旅游解说规划中的空间、信息与媒体关系模型构建——以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作者:
罗芬;罗翊祯;李雪丽;何嘉文;曲佩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39(2):128-134 ISSN:1673-923X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何嘉文; 李雪丽; 曲佩宇; 罗翊祯; 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森林旅游;森林旅游解说;空间视角;信息需求;媒体偏好;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湖南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促进生态、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森林旅游解说作为森林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传播手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文献中,多从游客角度来研究旅游解说规划,空间视角的相关文献甚少,且研究单一。旅游移动性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空间视角认识旅游解说规划中的信息与媒体关系将有助于编制科学的旅游解说规划。以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实地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通过对点-线-功能区-公园-区域等5个空间尺度下的80名游客解说需求与媒体偏好进行研究,构建了森林公园解说规划空间尺度、信息需求与媒体偏好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游客对解说信息与媒体偏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指出游客解说信息需求呈现一定的尺度上升趋势,反之则表现不明显。
语种:
中文
展开
公众对森林结构属性的偏好研究进展
作者:
罗芬;李雪丽;魏思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年36(3):612-621 ISSN:2095-0756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罗芬; 李雪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魏思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关键词:
森林旅游;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旅游吸引物框架;综述
摘要:
为研究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以Science Direct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为文献来源数据库,以"forest structure attribute""public preference"与"林内景观"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森林结构属性研究的基本概况。就树种、树的大小、林木空间分布变化、采伐与林木覆盖范围、地被物与枯树倒木、可视性、林缘的自然性、沿森林小径行走时的林分变化等10个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进行了综述。构建了基于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全空间为一体的林内森林结构属性旅游吸引物框架体系,并就未来公众对森林结构属性偏好的研究提出思考。图1参73
语种:
中文
展开
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返贫风险综合模糊评判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视角
作者:
陈超群;罗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2(5):100-104+112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陈超群]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可持续生计资本;脱贫居民返贫风险;长沙市
摘要:
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结合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构建了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种类型的返贫风险性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返贫风险综合评价值为3.19,返贫风险性较大;长沙市所辖的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的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返贫风险性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其中望城区的自然资本返贫风险性最大,浏阳市与宁乡市返贫风险性最大的为金融资本.需要提升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达到永久脱贫,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语种:
中文
展开
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内旅游行为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作者:
李杨;罗芬
期刊: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年(5):34-35 ISSN:1004-329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李杨; 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旅游行为;行为意向;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控制变量;生态旅游;行为控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理论模型
摘要:
TPB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TRA的基础上,添加知觉行为控制变量提出的。TPB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个人行为最直接的要素,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该理论在国外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且证实对行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近几年应用在旅游行为研究中越来越多。本文对TPB进行概述,并对TPB在国内旅游行为中的应用现状,并加以述评。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外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
罗芬;李雪丽;李书献;何嘉文
期刊:
林业资源管理 ,2018年(3):133-140 ISSN:1002-662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长沙,410000;[何嘉文; 李书献; 李雪丽; 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社会人口学特征;地理区域;人类活动;情境环境
摘要:
森林结构属性是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公众偏好视角研究森林结构属性有利于优化森林旅游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扩大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基于Science Direct数据库,以国外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研究历程、研究方法、案例地分布总结的基础上,基于“人-地-环境”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影响框架,综述了社会人口学特征、地理区域、人类活动及情境环境等四大因素对公众森林结构属性偏好影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我国森林结构属性公众偏好研究的可能路径。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家公园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
作者:
罗芬;钟永德;严伟宾;贺江华;徐美;...
期刊:
中外企业家 ,2018年(33):226-227 ISSN:1000-87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国家公园;管理;建设
摘要:
涉林学科与非林学科的关系问题是林业高校学科定位的特点和特定问题[1]。这一问题与林业高校的根本定位和办学特色高度相关,也是决定林业高校能否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处理好涉林学科和非林学科的关系,林业高校才能准确解决学科定位和学科优化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Changing travel patterns in China and ‘carbon footprint’ implications for a domestic tourist destination
作者:
Luo, Fen* ;Becken, Susanne;Zhong, Yongde
期刊:
Tourism Management ,2018年65:1-13 ISSN:0261-5177
通讯作者:
Luo, Fen
作者机构:
[Luo, Fen; Zhong, Yongde]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Becken, Susanne; Luo, Fen] Griffith Univ, Griffith Inst Tourism, Southport, Qld 4215, Australia.
通讯机构:
[Luo, Fen] C;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Carbon footprint;China;Destination;Emissions;Tourist transport;Travel itinerary
摘要:
Mitigating tourism's emissions, in particular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is critical, to achieve the broader national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related to one of Chinese top destinations, and assess changes over tim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travel patterns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visitors to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 Two points in time are examined, namely 2009 and 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some contraction towards closer and shorter trips, the overall growth (a near doubling in arrivals)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he private car and high-speed rail has been noted in particular. The average transportation carbon footprint of visitors to Zhangjiajie changed from 94.55 kg CO2 in 2009 to 82.97 kg in 2015 per trip, and 18.87 kg in 2009 to 16.46 kg in 2015 per visitor day. (C) 2017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语种:
英文
展开
文化遗产旅游中游客的真实性感知对怀旧心理的影响
作者:
关巧玉;罗芬
期刊:
企业经济 ,2017年(5):124-129 ISSN:1006-5024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0;[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关巧玉] 暨南大学
关键词:
文化遗产旅游;真实性感知;怀旧心理
摘要:
文化遗产旅游一直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资源内涵丰富,包括文物、古迹等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文以江西省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为例,试图探讨游客在文化遗产旅游中的真实性感知和怀旧心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客的真实性感知正向影响怀旧心理,其中历史特征真实性感知对历史怀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独特性真实性感知和功能性真实性感知对个人怀旧心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规划,要注重游客的真实性感知,注重历史资源的开发,并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独特性的设计。
语种:
中文
展开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for tourism: National Forest Parks in China
作者:
Luo, Fen;Moyle, Brent D.* ;Bao, Jigang;Zhong, Yongde
期刊: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6年70:47-55 ISSN:1389-9341
通讯作者:
Moyle, Brent D.
作者机构:
[Luo, Fen; Zhong, Yongde]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Tourism, E 498,Shaoshan South Rd,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Luo, Fen; Moyle, Brent D.] Griffith Univ, Griffith Inst Tourism, Bldg G27,Room 3-03,Parklands Dr, Southport, Qld 4222, Australia.;[Bao, Jigang] Yat Sen Univ, Ctr Tourism & Planning Res, 135 Xingang Xi Rd, Guangzhou 512007, Guangdong,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Moyle, Brent D.] G;Griffith Univ, Griffith Inst Tourism, Bldg G27,Room 3-03,Parklands Dr, Southport, Qld 4222, Australia.
关键词:
China;Conservation;Institution;National Forest Parks;Spatiality;Tourism
摘要:
Nature-based tourism is a global phenomenon, with traditional forms of use of natural areas, such as wood harvesting and agriculture, paving the way for ecotourism.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mited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driving this transition. Consequently, this paper sough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producing space for tourism within National Forest Parks (NFPs) in China.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68 national-level policy documents from 1949 to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indings demonstrate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role of NFPs, orchestrated by the state, capital and society for tourism. In particular, NFPs, as an ideological space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were not only an outcome of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but also balanced the power between the state, capital and society. Institutional changes mirrore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capital and society in China.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producing space for tourism for and within parks at the local level,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ntexts. © 2016.
语种:
英文
展开
欧洲儿童森林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
罗芬;张安妮;曲佩宇;刘亮;王根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0(6):56-61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王根茂; 曲佩宇; 罗芬; 刘亮; 张安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儿童;森林环境;教育模式;欧洲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指出生态文化的宣传是需要从“娃娃、青少年、家庭”抓起.尽管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已经从“种树”、“砍树”发展到“看树”的转变,但是民众与森林仍然存在巨大的距离感.如何发挥森林环境资源优势,让民众特别是儿童融入森林的研究是当前国内旅游环境教育的热点.本文在对英国、丹麦、德国、挪威等国家儿童森林环境教育研究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解读了欧洲森林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重要节点性事件,如《日托机构法》、《户外学习宣言》等,从主动-被动参与森林环境教育程度,提出了户外游憩、森林学校、森林幼儿园、环境解说四种教育模式,并就其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优势与不足等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就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法律法规,创建“森林课堂”品牌与构建儿童户外科普游戏库等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Backpacker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作者:
Luo, Fen* ;Li, Jian
期刊: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VOL 3, PROCEEDINGS ,2015年:547-550
通讯作者:
Luo, Fen
作者机构:
[Luo, Fen] Cent S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Hunan, Peoples R China.;[Li, Jian] Zhejiang Forestry Univ, Sch Tourism & Hlth, Li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Luo, Fen] C;Cent S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Hunan, Peoples R China.
会议名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III 2009)
会议时间:
2009
会议地点:
Xi'an, China
会议论文集名称: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III 2009). [v.3]
关键词:
University students;Perceived benefit;Perceived risk;Information search;Behavior in Internet
摘要:
Internet has become a new approach for tourists to search information about attractions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before making a purchase decisio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tourists to collect every piece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li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how backpackers search for information by the Internet. After Analysis on 479 valid samples with 17 items about the risk and benefi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and tourism surveyed in five universities located in Changsha city, the Capital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the finding shows that responden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fter cluster analysis was applied on the perceived benefit and risk of backpacking. The name of the four groups is "high-benefit low-risk", "high-benefit high-risk", "low-benefit low-risk" and "low-benefit high-risk". According to a chi-square test, the groups displ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
语种:
英文
展开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a measurement framework for tourism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作者:
Yongde Zhong;Shengyi Shi;Shihong Li;Fen Luo* ;Weiliang Luo;...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 ,2015年13(3):240-249 ISSN:1004-2857
通讯作者:
Fen Luo
作者机构:
[Yongde Zhong; Shengyi Shi; Shihong Li; Fen Luo; Weiliang Luo; Qiong Xiao]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410004, China
通讯机构:
[Fen Luo] C;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410004, China
关键词:
CLIMATE;change;carbon;EMISSION;TOURISM;industry;MEASUREMENT;FRAMEWORK;climate change;carbon emission;tourism industry;measurement framework
摘要:
According to the logic process of carbon reduction in China which arises from the measurement to reduction, from reduction to offsetting, the measur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was the first and key step.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ory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this article us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TSA),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EEA), and so on, and built up a top-down carbon emission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estimated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7. The finding showed that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7 was 169.78 million tons, covering 2.71% of carbon emission of all industries in China in 2007, and 2.44%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in 2007. The direct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7 was 73.56 million tons, including transportation (50.14 million tons), sightseeing (1.33 million tons), lodging (4.19 million tons), accommodation (4.73 million tons), shopping (8.14 million tons), entertainment (0.67 million tons), communication (0.45 million tons), and others (3.90 million tons). The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7 was 96.23 million tons, mostly contributed by coking, gas, and petroleum processing industries, 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industr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food manufacturing and tobacco processing industry, which covered 57%. © 2015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语种:
英文
展开
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方法构建与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作者:
钟永德;石晟屹;李世宏;罗芬;罗伟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35(1):132-139,144 ISSN:1673-923X
作者机构:
[钟永德; 石晟屹; 李世宏; 罗芬; 罗伟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计量框架;投入产出分析;中国
摘要:
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测定—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是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等经济与环境计量技术,构建“自上而下”的旅游业碳排放计量方法体系,并实证计量了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量。研究发现,2002年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为135.90 Mt,占我国所有产业碳排放总量的3.95%,占我国碳排放总量(包含生活消费碳排放)的3.50%;其中,旅游业直接碳排放为55.65 Mt,分别为交通42.25 Mt,游览1.08 Mt,住宿2.5 Mt,餐饮2.76 Mt,商品销售4.12 Mt,娱乐0.59 Mt,邮电通讯0.43 Mt,其他服务1.92 Mt;旅游业间接碳排放为80.24 Mt,主要贡献国民经济部门为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机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约占总贡献率的60%。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管理(游憩与公园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思考
作者:
罗芬;钟永德;罗明春;胡旭辉;袁建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8(6):267-269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严伟宾; 钟永德; 刘江龙; 刘艳; 罗明春; 罗芬; 胡旭辉; 袁建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旅游管理;游憩与公园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
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如何在新的专业目录下继续发挥该专业的优势与特点是众多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任务之一。在借鉴美国游憩专业的教育历史、定位、服务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在强化基本、专业、沟通与创新四种能力下,将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本科专业定位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下的游憩与公园管理方向,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语种:
中文
展开
三十年旅游发展对国有林场的影响研究
作者:
罗芬;钟永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34(5):107-112 ISSN:1673-923X
作者机构:
[罗芬; 钟永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旅游开发;国有林场;旅游影响;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
摘要:
森林旅游发展的初衷是实现国有林场的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与脱贫解困,但是30年森林旅游发展对国有林场的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产生了综合的影响。采用结构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湖南省12个国有林场和林业主管部门近80人的森林旅游发展调研的基础上,就森林旅游30年发展对国有林场的经济收入、森林资源保护、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家与职工等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森林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经济增长、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但也存在经营管理市场化水平低、地方政府的过度介入、企业家精神的缺乏、林业工人能力有限等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及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
罗芬;黄清麟;张寅;庄崇洋
期刊:
世界林业研究 ,2014年27(6):8-13 ISSN:1001-4241
作者机构:
[罗芬; 黄清麟; 张寅; 庄崇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森林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分类;调查;评价
摘要:
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是森林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文中对国内外森林旅游资源的内涵演变、分类、调查及评价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旅游资源内涵的演变是研究者对旅游业的认识由观光旅游向狭义旅游业再到广义旅游业逐步变化的客观表征,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主要呈现为物质属性、市场重要性与学科差异3类,旅游资源调查的共性内容为地理位置、物质属性、利用与保护前景,旅游评价多采用层次评价法;对森林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语种:
中文
展开
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空间分布研究
作者:
罗芬;王怀採;钟永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年24(2):38-46 ISSN:1002-2104
作者机构:
[罗芬; 王怀採; 钟永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碳足迹;旅游线路;旅游者;张家界
摘要: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碳排放计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旅游业“碳减排”的“计量-减排-补偿”三步走的逻辑主线,其碳排放计量是其节能减排的第一步.旅游作为一种因旅游需求的近似性而引起的旅游者集体性空间移动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空间动态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流动规模、封闭性、不规则性、时空分布等特点.旅游者交通碳足迹研究将旅游者从客源地-目的地-客源地的中观尺度进行考量,具有显著的旅游产业空间运动特征,不仅可以突破现有不同尺度下碳排放研究的割裂,从点、线、面整体认识旅游者交通碳排放,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旅游业碳排放的空间影响,同时也可以丰富旅游业碳排放的计量理论与方法.本文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旅游线路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了客源地-目的地-客源地为核心的旅游者交通碳足迹分析框架,从旅游者总人数、出行距离、交通方式类型等要素构建旅游者旅游线路交通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提出了消费溯源、边界明确和区域共担三项旅游者交通碳排放计量原则.其次梳理了张家界旅游线路中各客源地的游客人数与比例,客源地到张家界的主要线路安排、交通工具使用、涵盖的旅游目的地等基础内容,最后计算了2 010年张家界线路旅游者交通碳足迹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2010年张家界线路的旅游者交通碳足迹为5 442 839.93kg.其中,长沙、韶山、张家界和凤凰组成的黄金旅游线路占78.44%;芙蓉镇、常德、衡山、桂林、怀化、吉首、神农架、宜昌、凯里等同边其他旅游地占14.1%;武汉、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国内外重要旅游集散地占7.46%.整体呈现集中于湖南省内核心旅游目的地,辐射周边省份重要旅游目的地,涵盖北京、上海等重要旅游集散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语种:
中文
展开
庐山旅游者罩及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李文明;钟永德;蔡升桂;李向明;唐文跃;...
期刊:
经济地理 ,2014年34(10):177-184 ISSN:1000-8462
作者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钟永德; 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向明; 李文明; 蔡升桂; 杜亚林; 徐沅林; 李勇; 唐文跃] 江西财经大学
关键词:
旅游者罩;“游前”旅游者罩;“游中”旅游者罩;“游后”旅游者罩;影响因素;庐山
摘要: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旅游者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及访谈,探讨了庐山旅游者罩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庐山的“游前”旅游者罩的范围相对较小,“游中”旅游者罩的范围较“游前”旅游者罩有较大扩展且大部分景点的满意性知晓率均呈上升之势,“游后”旅游者罩中绝大多数景点的最终“满意性”知晓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游前”、“游中”和“游后”旅游者罩的形成机制各不相同,其中潜在和“准”旅游者出游前在潜在旅游区性质、旅游者特征、社会文化积淀、旅游业动态四大因素作用下形成“游前”旅游者罩;现实旅游者于旅游过程中在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旅游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营销、社区居民及及其他旅游者的评价、现实旅游者的特征四大因素作用下形成“游中”旅游者罩;而现实旅游者于全部旅游行程结束后受导游员的推介、其他旅游者的评价、旅游者之间的旅游体验分享、旅游者的审美发现及分享意愿四大因素作用下形成“游后”旅游者罩.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