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协同途径及影响因素
作者:
徐美;刘春腊;潘恺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4(05):108-115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1;[潘恺晨; 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传统村镇;生态补偿;文化景观保护;协同;湘西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村镇地区的文化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享受了生态补偿政策,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实现了协同发展。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分析现状及问题,找出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为后续进一步优化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以湘西为例,运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协同点、协同途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协同点主要体现在地域空间协同、主体协同、客体协同、方式与途径协同等方面;2)湘西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体现在基于政府主导的协同、基于资源使用(受益)者付费的协同、基于社会参与的协同、基于内生发展动能的协同等方面;3)湘西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的协同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禀赋、政府政策引导、外界认可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补偿协同发展,应夯实民众基础、优化相关政策、完善监督管理等。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南省生态补偿地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龚娟;刘春腊;焦丽鹏;吴丽平;徐美
期刊:
生态科学 ,2020年39(5):211-219 ISSN:1008-8873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长沙, 410004;[焦丽鹏; 吴丽平; 刘春腊; 龚娟] 湖南师范大学;[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生态补偿;地域差异;影响因素;湖南省
摘要:
由于各地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基于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核心内容分析(补偿类型、补偿标准、补偿利益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措施),从省域、区域、市域不同空间尺度对湖南省生态补偿的地域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1)补偿类型及标准的差异在各空间尺度均存在,表现为各区以当地优势资源为重点补偿对象,且经济发达区补偿标准相对高于经济欠发达区;(2)补偿方式和补偿利益主体的差异性在全国省域尺度较为明显,湖南省结合流域上下游之间的补偿、资源产权交易等方式形成了政府-政府、企业-企业等多种利益主体格局;(3)补偿措施的差异性在市域尺度较为明显,各市域结合自身实践,实施政策、实物、技术等多种补偿。湖南省生态补偿地域差异格局的形成与区域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及省级政策方针导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总结出湖南省生态补偿的基本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近20年来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研究综述
作者:
焦丽鹏;刘春腊;徐美
期刊:
生态科学 ,2020年39(6):213-223 ISSN:1008-8873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长沙, 410004;[焦丽鹏; 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对比
摘要:
生态补偿绩效测评,作为生态补偿“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测评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以近20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绩效测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从优缺点、适用性等方面对各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在生态补偿绩效测评方法的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突出时空动态性、系统综合性及实践应用性。
语种:
中文
展开
Building national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s and the Xiangxi practice in Hunan Province
作者:
Liu Chunla* ;Wu Liping;Xu Mei;Zeng Fanchao;Jiao Lipeng
期刊:
地理学报:英文版 ,2020年30(12):2076-2092 ISSN:1009-637X
通讯作者:
Liu Chunla
作者机构:
[Jiao Lipeng; Zeng Fanchao; Liu Chunla; Wu Liping] Hunan Normal Univ, Coll Resources & Environm Sci, Changsha 410081, Peoples R China.;[Jiao Lipeng; Zeng Fanchao; Liu Chunla; Wu Liping] Key Lab Geospatial Big Data Min & Applicat, Changsha 410081, Hunan, Peoples R China.;[Xu Mei]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410004,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Liu Chunla] H;[Liu Chunla] K;Hunan Normal Univ, Coll Resources & Environm Sci, Changsha 410081, Peoples R China.;Key Lab Geospatial Big Data Min & Applicat, Changsha 410081, Hunan,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national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regional overall protection;Xiangxi;China
摘要:
Since 2007,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itiated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s (NECPAs), thereby embarking on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protection in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outputs of this polic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ntext of China’s NECPAs. It proposes a conceptual NECPA framework that mainly features regional overall ICH protec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se of Xiangxi in Western Hunan as a pilot zone for China’s eco-cultural protection. Xiangxi has performed much related work to promote NECPAs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gional overall ICH protection. This insight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benefits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promotion of China’s NECPAs and regional overall ICH protection. Despite the advantage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 unexpected side effects actually undermine the success of plan implementation. © 2020, Science in China Press.
语种:
英文
展开
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警情趋势分析
作者:
徐美;刘春腊
期刊:
经济地理 ,2020年40(01):187-196 ISSN:1000-846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衡阳, 42100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湖南师范大学,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1;[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GRPM模型;RBFNN模型;湖南省
摘要: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三方面构建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GRPM)模型对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对2018—2022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呈波动下降态势,警度由\"重警\"(橙灯)下降到\"中警\"(黄灯)。2018—2022年,其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将进一步波动下降,但幅度不大,警度将保持\"中警\"(黄灯)不变。②就各子系统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各子系统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均有所下降,警度均由\"重警\"(橙灯)下降至\"中警\"(黄灯)。2018—2022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子系统将保持\"中警\"(黄灯)水平,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将进一步下降至\"轻警\"(蓝灯)。③制约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缓解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国土面积SO2排放强度、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湿地面积比重。
语种:
中文
展开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
作者: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曾凡超
期刊:
地理学报 ,2020年75(2):382-397 ISSN:0375-5444
通讯作者:
Liu, Peilin(liu_peilin@126.com)
作者机构:
[刘春腊; Zeng, Fancha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410081, China;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Big Data Mining and Application, Changsha;Hunan Province;[徐美]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通讯机构:
[Liu, P.] C;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hina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补偿;湘西
摘要:
本文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①从传统建筑风貌、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及其村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湘西传统村落符合实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条件;②从景观特性及价值、外部市场认可度、自我损失、政府管理等层面而言,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符合所提出的补偿模型;③从驱动因素看,湘西82个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特征符合模型中的景观特性、政府管理、外部市场和自我损失综合驱动型;④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可划分为社会经济补偿型、历史文化补偿型和自然环境补偿型,各类型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均影响补偿模型结构。
语种:
中文
展开
典型国家公园体制比较分析
作者:
钟永德;徐美;刘艳;文岚;王曼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8(01):45-51 ISSN:1671-6116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钟永德; 刘艳; 王曼娜; 文岚; 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国家公园;准入条件;管理体制
摘要:
以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共1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其国家公园体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和准入条件上,各国的国家公园概念界定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在准入条件方面则重点关注资源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吸引力等方面。②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上,法律体系方面,各国均形成了国家公园管理专项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方面,各国形成了自上而下型、自上而下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型、地方自治型3种管理体系,其中以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为主;资金机制方面,大部分国家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经营机制方面,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的制度、较低的门票收费制度、强化社区参与以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各国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的主要特色。基于上述国家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经验,可从国家公园选定准入条件、专项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社区参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评估与分析——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
作者:
黄渊基;徐美;郑毅
期刊: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8(01):52-60 ISSN:1672-1012
作者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湖南 永州,42510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郑毅; 黄渊基] 湖南科技学院;[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估
摘要:
旅游扶贫通过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从而减缓贫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选取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技术等六个层面综合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较好水平,扶贫效果明显,但各项指标与标准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建议采取"补短板、两手抓"的方式来提高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绩效,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以互联网+智慧旅游提高技术效率等手段,促进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全面脱贫。
语种:
中文
展开
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
作者: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曾凡超;刘子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2019年34(5):989-1002 ISSN:1000-3037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徐美] 徐美;[周克杨] 周克杨;[刘子明] 刘子明
关键词:
生态补偿;精准扶贫;对接;中国
摘要:
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精准扶贫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重要举措,两者在客体、主体、载体、标准、方式及途径等方面存在对接点。国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各区域也结合实际情况,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了相关工作。当前,中国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途径主要有贫困人口与生态补偿对象、扶贫地域与生态补偿地区、产业扶贫与生态补偿措施、贫困程度与生态补偿标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需求等方面的对接,各有其内涵及特征。为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发展,可从加强理论研究、明晰对接方向及重点、夯实公众基础、创新发展途径等方面采取措施。
语种:
中文
展开
文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及框架探究
作者:
刘春腊;龚娟;徐美;刘沛林
期刊:
经济地理 ,2019年39(9):12-16 ISSN:1000-8462
作者机构:
[刘春腊; 龚娟]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刘沛林] 长沙学院.
关键词:
文化生态补偿;内涵;框架;文化保护
摘要:
文化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及文化保护实践中的重要命题。在重点分析文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及逻辑框架(什么是文化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从文化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补给谁)、受偿客体(谁来补)、标准核算(补多少)、补偿方式(怎么补)、时空尺度(补多久、在哪补)等方面对其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文化生态补偿是一种协调文化生态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以文化生态系统为对象,以促进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政府和市场为主要手段,涉及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文化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方面,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特征,可采取受益者补偿、社会补偿、自我补偿、政府补偿等多种方式实施综合补偿。
语种:
中文
展开
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作者:
徐美;刘春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年27(3):605-614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灰色关联投影法;障碍因子;张家界市
摘要:
开展旅游生态安全研究对旅游地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 ~ 2014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威胁、质量、调控3方面构建了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的“TQR”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及障碍度模型对其旅游生态安全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2001 ~ 2014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灰色关联投影值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幅度有限,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未得到根本提升,除2003年外,安全状况均处于“一般”水平;就各子系统而言,2001 ~ 2014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威胁系统的安全状况由“一般”下降到“较不安全”,质量系统除2003年外均处于“较安全”水平,调控系统的安全状况由“较不安全”提升到“较安全”; 2001 ~ 2014年,影响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有一定变化,早期的威胁主要为生态用地被占用、污水处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近期则在游客密度控制、旅游资源利用强度调控、生态用地保护及污染减排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语种:
中文
展开
国家公园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
作者:
罗芬;钟永德;严伟宾;贺江华;徐美;...
期刊:
中外企业家 ,2018年(33):226-227 ISSN:1000-87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国家公园;管理;建设
摘要:
涉林学科与非林学科的关系问题是林业高校学科定位的特点和特定问题[1]。这一问题与林业高校的根本定位和办学特色高度相关,也是决定林业高校能否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处理好涉林学科和非林学科的关系,林业高校才能准确解决学科定位和学科优化问题。
语种:
中文
展开
湖南省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徐美;李达立;刘春腊;钟晓林;郭鑫
期刊: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年34(7):1004-1009 ISSN:1005-8141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衡阳42100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湖南省
摘要: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运用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可达性、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的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特点;空间分布密度呈"点状集中,点带状分布"特点;空间可达性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特点;空间分布数量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减态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和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SSM的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结构分析
作者:
徐美;金鑫鑫
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31(01):15-23 ISSN:1673-9833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410004;[金鑫鑫; 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偏离份额分析法;收入结构
摘要: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收入结构进行了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湖南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其旅游产业收入仍以门票收入为主,有较大竞争优势;而食宿收入和娱乐收入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其它行业收入部门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提升竞争力。对各国家级森林公园而言,湖南省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在全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中有一定的优势和地位,但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收入部门来看,湖南省绝大部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食宿收入竞争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另外3个收入部门都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明显;从森林公园个体来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在湖南省森林公园中居首要地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改进TOPSIS-灰色GM(1,1)模型的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动态预警
作者:
徐美;刘春腊;李丹;钟晓林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11):3731-3739 ISSN:1001-9332
通讯作者:
Liu, C.-L.
作者机构:
[钟晓林; 徐美] College of Tour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刘春腊]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李丹]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Projec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通讯机构:
[Liu, C.-L.] C;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hina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张家界;改进TOPSIS法;灰色GM(1,1)
摘要:
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对旅游地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推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方面构建了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TOPSIS法对2001-2014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评估,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2015-2020年的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总体上,2001-2014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贴近度呈略微上升态势,警度处于"中警".就各子系统而言,2001-2014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力系统和压力系统的警度呈上升趋势,由"轻警"演变成"重警";状态系统和影响系统的警度变化不大,一直处于"中警";响应系统的警度呈下降趋势,由"巨警"转变成"无警".按现状发展态势,2015-2020年,张家界市的旅游生态安全贴近度将进一步上升,警度将由"中警"向"轻警"转变,但协调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任务依然较艰巨.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任务导向的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
徐美;申秀英;刘春腊
期刊: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03):86-89 ISSN:1673-0313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申秀英] 湖南省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户外环境教育;任务导向;模式;古树认知与保护
摘要:
户外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走向实践的重要方面。文章提出了基于任务导向的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大致包括明确任务要求、分解任务目标、准备任务知识、协作完成任务、总结任务经验等方面;基于卢卡斯理论、皮亚杰理论、罗杰斯理论等理论,阐述了基于任务导向的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基础;最后,以古树认知与保护这一特定户外环境任务为例,阐述了基于任务导向的户外环境教育模式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案。
语种:
中文
展开
地方政府官员的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来自湘西的实地调查
作者:
刘春腊;胡志丁;徐美
期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年31(11):15-20 ISSN:1003-7578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长沙, 41008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 650500;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长沙, 410004;[刘春腊]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长沙, 410081;[胡志丁]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昆明, 650500
关键词:
生态补偿;认知;意愿;政府官员
摘要:
政府官员们在生态补偿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其生态补偿认知及意愿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题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湘西州、吉首市、凤凰县和古丈县等各级政府,通过对发改、税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规划、经济开发区、统计、煤炭、科技、农业、畜牧水产及生态补偿相关职能部门官员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官员们的生态补偿意识较好,比较了解生态补偿等概念;在生态补偿态度方面,认为国家和所有生态受益者是补偿主体,赞同国家按比例征收生态补偿税,补偿强度应该与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相挂钩,在补偿标准确定方法上比较相信和服从国家政策的总体规定;在生态补偿技能与行为方面,大多通过报刊、杂志、书籍、电视了解生态补偿相关信息,最有效的生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且比较注重将政府协调解决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生态补偿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A study of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co-compensation framework
作者:
Liu, Chunla;Liu, Weidong;Lu, Dadao;Chen, Mingxing* ;Xu, Mei
期刊:
地理学报:英文版 ,2017年27(2):240-256 ISSN:1009-637X
通讯作者:
Chen, Mingxing
作者机构:
[Liu, Chunla] Hunan Normal Univ, Dept Resources & Environm Sci, Changsha 410008, Hunan, Peoples R China.;[Liu, Weidong; Chen, Mingxing; Liu, Chunla; Lu, Dadao] Chinese Acad Sci, Inst Geog Sci & Nat Resources Res, Key Lab Reg Sustainable Dev Modeling,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 China.;[Xu, Mei]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Sch Tourism,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Chen, Mingxing] C;Chinese Acad Sci, Inst Geog Sci & Nat Resources Res, Key Lab Reg Sustainable Dev Modeling,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difference;measure;China
摘要: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eco-compensation and selected appropriate measurement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se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co-compensation framework. Via the use of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tkinson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 we investigated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 time series data from 2004 to 2014 and studied the driv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se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rovincial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has geographical features. For example, the provinces crossed by the “HU Huanyong Line”, or located to its northwestern side, have obtained extensive eco-compensation. (2) There was a trend for differences in eco-compensation to increase over time, but with some fluctuations in 2006, 2009, and 2014 as shown by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2005, 2007, 2011, 2013, and 2014 as shown by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in 2007, 2008, 2011, and 2012 as shown by the Atkinson index. (3) Time series curves indicated that while the signals from the three metric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tkinson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 differ in a short-term analysis, they show the same tendency in the longer ter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in eco-compensa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4) Via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irtual Gini coefficient, we found that amo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eco-compensation, the economic value of eco-resources played the decisive role, explaining more than 73% of the difference. The cos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batement w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factor,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19% of the difference. The input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batement had the least influence, accounting for less than 8%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agre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other studies, and c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by policy makers. © 2017,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GSNRR), Science China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语种:
英文
展开
Eco-compensation and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
Liu Chunla;Liu Weidong;Lu Dadao;Chen Mingxing* ;Dunford, Michael;...
期刊: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2016年26(3):283-294 ISSN:1002-0063
通讯作者:
Chen Mingxing
作者机构:
[Dunford, Michael; Lu Dadao; Liu Weidong; Liu Chunla; Chen Mingxing] Chinese Acad Sci, Inst Geog Sci & Nat Resources Res, Key Lab Reg Sustainable Dev Modeling,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 China.;[Liu Chunla] Univ Chinese Acad Sci, Beijing 100049, Peoples R China.;[Dunford, Michael] Univ Sussex, Sch Global Studies, Brighton BN1 9QN, E Sussex, England.;[Xu Mei] Cent South Univ Forestry & Technol, Coll Tourism, Changsha 410004, Hu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Chen Mingxing] C;Chinese Acad Sci, Inst Geog Sci & Nat Resources Res, Key Lab Reg Sustainable Dev Modeling,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eco-compensation;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China
摘要: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poses difficult problems, especially in so far as the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s concerned. China has explored several eco-compensation models, and in each province eco-compensation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se methods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first to examine the meaning of ecocompensation and to present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t. Next the development of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is examined. Finally, four typical models of eco-compensation are compared: the government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compensation model; the ecological resource exploiters′ payment compensation model; the ecological destruction compensation model; and the ecological resource tax collection compensation model. Each model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 and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to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语种:
英文
展开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及防控方案研究
作者:
谢谦;朱翔;贺清云;徐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年25(4):655-663 ISSN:1004-8227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谢谦; 朱翔; 贺清云]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徐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关键词:
血吸虫病;人水相互作用关系;防控方案;洞庭湖区
摘要:
研究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及传染防控,是推进湖区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水文情势、产业发展、居民行为、城乡建设四方面探讨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水人水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教育优先方案、生态保护优先方案和城镇化推进方案对其防控方案进行系统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文等生态因素对于人水接触的影响逐步减少,而社会经济因素则显得越来越重要。(2)系统动力学模型能有效展示血吸虫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研究血吸虫病防控的有效方法之一。(3)依据仿真模拟结果,城镇化推进方案是经济增长、城乡协调、环境友好的最优血防方案。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