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湖南汉语方言资源的应用与开发述评
作者:
胡萍
期刊:
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21(04):104-111 ISSN:1673-9639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胡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方言资源;语言教育;文化传承;旅游开发;语保工程
摘要:
文章综述了湖南方言资源自推普起60余年来在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上所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方言资源是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方言资源的保护、传承、开发亟待重视和加强。通过借助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和湖南方言响应计划等平台,宣传语言资源观,拓展方言应用于语言教育的空间,开展方言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挥方言在建设地域文化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湖南省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峒话看八峒瑶山竹文化现状与对策
作者:
胡萍;周慧梅;杨伊玲
期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36(3):41-48,74 ISSN:1008-018X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口传文化记录与译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4;[周慧梅; 胡萍; 杨伊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八峒瑶山;峒话;竹文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摘要:
湖南省新宁县西南部八峒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从峒话视角调查入手搜集并整理了"打古堂"、"祭竹王"、"竹根傩面"、"竹料造纸"、"竹制乐器"等多种瑶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用"竹文化"的概念加以整合和推广,针对峒话和竹文化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建立"八峒瑶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想,以切实有效地改善目前八峒地区方言濒危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语种:
中文
展开
语言学视野下的森林文化研究——以湘西方言与森林文化为例
作者:
胡萍;胡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4(4):9-13 ISSN:1671-6116
作者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语言与文学研究所;2.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胡边]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胡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语言学;森林文化;跨学科研究
摘要:
立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结合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指出语言学在森林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以湘西为例,提出从语言材料出发进行森林文化研究的有效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语言学视角下的森林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语种:
中文
展开
湘西南苗瑶平话的代际传承研究
作者:
胡萍;吴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6(6):123-126,147 ISSN:1673-9272
作者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语言与文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04;[胡萍; 吴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湘西南;苗瑶平话;代际传承
摘要:
湘西南苗瑶平话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际功能衰退、语言活力下降的现象,从青少年代际传承的角度入手,具体比较分析纯苗“聚居型”的城步县水坪村“苗话”和瑶汉“杂居型”的新宁县上林村“峒话”的语言活力,探讨青少年母语能力下降的原因。
语种:
中文
展开